金庸早该得诺奖 倪匡:中国5000年第1人

金庸的作品多次被制作成影视作品、广播剧、舞台剧、漫画、动画甚至电脑游戏,深受全球华人喜爱。(中通社资料照片)

面对金庸的辞世,与金庸相知相交60年的倪匡盛赞金庸小说好看的程度,是中国历史上“5000年第一人”;英国出版界泰斗人物麦克洛霍斯认为西方世界早就应该注意金庸;作家兼评论家沈西城则称,金庸早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。金庸个人则对报业工作念念不忘,生前曾说过“死后如果投胎做人,还是要做新闻工作”。

综合媒体报导,倪匡忆述,他是在1961年认识金庸的,两人惺惺相惜,金庸比他更早从上海来港,连同早前逝世的本地作家刘以鬯,当年从上海来港并同属一代的著名作家,“现在只剩下他一人了”。倪匡盛赞金庸“人生丰富盛到极点”,古今中外、无以复加。80多岁的倪匡表示,没有太多人可以活到90多岁,没有什么好伤心了,辞世是必然的事。

报导指出,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,而金庸的作品同时吸引西方眼球,至今先后有3部完整英译本面世,包括《雪山飞狐》、《书剑恩仇录》及《鹿鼎记》;郭靖与黄蓉也在今年初跳出华人社会,《射雕英雄传》今年2月终有英译本第一卷出炉,出版社更计划每年推出一本,分成12年出版。

“金庸体”属半文言半白话,当中又涉及不少武功招式,对译者来说是一大挑战,但无碍读者的钟爱,英译本《射雕》在亚马逊官网获近4星评分,近半读者更给予5星满分。英国出版人麦克洛霍斯忆述自己首次阅读金庸作品便为其深深着迷,认为西方世界早就应该注意金庸。

评论家沈西城说,至90年代后金庸小说才陆续翻译成日文及英文等,但他认为相关译本未能将金庸小说的精髓精准传神地翻译,影响金庸小说冲出世界文坛,“以金庸小说的文学艺术,早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”。

报导称,金庸曾在1980年代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员,文坛、报界、政圈都有其身影,但他最喜欢作家身分,最念念不忘的工作则是报业,他坚持的“文人办报”和企业家精神相辅相成,留下一个个报坛传奇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